望著玻璃板下一張已經變黃的1966屆高中畢業(yè)部分同學合照,“恰同學少年,風華正茂”的壓片題字,一下子將我的思緒拉回到了40多年前的中學時代。昔日在臨川縣中學求學的情景,猶如電影般一幕幕重新展示在我的眼前。正是懷著這樣一種對母校最眷戀、最感激的心情,寫下這一篇深深銘刻在我心中的青春記憶。
重教興學,勤學苦讀,自古以來就是譽有“才子之鄉(xiāng)”美稱的臨川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前后,國家正處于經濟困難時期,盡管很多家庭吃不飽飯,但崇尚讀書的臨川人還是勒緊褲帶,想方設法讓孩子上學讀書。那時的臨川縣中學,剛剛創(chuàng)辦不久,教學條件、生活條件都非常差。為了改善和創(chuàng)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(huán)境,學校提出了自力更生,勞動建校的口號。從小就吃慣苦的臨川學子,在老師帶領下,利用課余和假期時間,開墾荒地,創(chuàng)辦農場,插稻種麥,養(yǎng)豬栽菜,挑磚建房,平整操場,勤工儉學,艱苦奮斗,硬是憑著一雙雙勤勞的手,不僅使臨川縣中學的建設初具規(guī)模,接受了一屆又一屆的學子,而且大大改善了那六元錢一月的伙食。就是在這種艱苦的環(huán)境下,學校仍然始終把教學當作第一要務來抓,同學們仍然把讀書當作糧食一樣如饑似渴般追求。
盡管很累,肚子很餓,不少同學因吃不飽飯得了浮腫病,但苦讀和追求上進的精神仍然如熾如火。我最難忘的是那夜自習用的汽燈?,F(xiàn)在的學生坐在燈火通明的日光燈下,恐怕會把汽車看成是博物館里的老古董,可那時的汽燈卻是我們夜自習、校聯(lián)歡的寶貝,是照亮我們前程的燈塔。每天下午太陽剛剛落山,我們各班的值日生都會提前到校工處,等一位老校工將汽燈一盞盞點亮,然后興高采烈地抬回來,掛在教室的中央。那可是我們一天最神圣的義務勞動,年復一年,日復一日,一點也不能馬虎。白熾的汽燈光照亮了教室,“汽燈”的“吱吱”聲,“沙沙”的翻書聲,偶爾夾雜著同學們的小聲討論聲,以及老師們到教室巡視輔導的輕輕腳步聲,構成了一派緊張而又溫馨的讀書氣氛。
這一切的一切,汽燈看到了,它不會說話,但是它可作證,它把一個個埋頭苦讀的身影定格在窗戶和墻壁上。直到晚上9點半下自習的悠揚鐘聲敲響了,同學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教室,值日生熄滅了汽燈,學校又恢復了寧靜的夜晚。但少數(shù)此時仍未完成自習的學生,又拿出了自制的墨水瓶小油燈,繼續(xù)挑燈苦讀。因為在那一日6兩大火的年代,能上中學讀書是多么的來之不易,不倍加珍惜,對不起父母和老師。
遙想那逝水年華,臨川中學的幾位老師給我終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,也為我以后燦爛的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黃定華老校長是臨川縣中學的創(chuàng)始人,這位在解放初期當過區(qū)委書記的精干年青人,為學校制定了跨入重點中學的目標,培育了良好的校風和學風,敢想、敢做、敢為。記得初三那年,黃校長親自在6個班從400余名學生中挑選了近40名品學兼優(yōu)的學生,組成了初三(1)班尖子班,該班以后又全部升級為高中,為培養(yǎng)拔尖人才,費盡心血,我有幸也成為該班學生。我們都立志要苦讀成才,報效祖國。擔任我高中班主任的盧國興老師,年輕有為,是我們學生的偶像榜樣。
他當班主任非常注重抓好學生預習、聽課、復習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,非常注重抓好我們學生的教育管理,從兩個方面培養(yǎng)我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規(guī)范,使我們奮斗目標明確,信仰意志堅定,學習自主性強,學習成績和智力能力穩(wěn)步發(fā)展。還有那飽經風霜的物理老師章上元,那時候雖然追求升學率,但并不是關門讀書,而是強調學習和實踐相結合。章老師為配合搞好物理教學,組織學生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。如教我們怎樣裝配收音機,怎樣照相洗相,將我們這些憧憬美好未來的放牛娃一步步帶進科學的殿堂,既豐富了我們的課余生活,又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效果。最難忘的還有吳方正、萬承恩、龔淑農等幾位語文老師對我的嚴格要求和培養(yǎng),已經進入初三(1)班的我,雖然面臨著升高中的考核,但我仍然愛玩兒時的游戲。
一日中午,柳樹下蟬聲叫個不停,我利用午休之機出去捕蟬,下午到校時已經上課了,我悄悄地進入教室,向正在上語文課的老師鞠了一個躬就回到座位上,不意我隱藏在樓梯下的蟬忽然“知了、知了”地叫了起來,老師氣得狠狠批了我一頓,并吟詩一首,以警示他人。至今我仍清晰地記得兩句:“柳蔭樹下聞蟬聲,手拿竹竿捕大蟬”。
事隔幾十年,此話仍是我們師生聚會時不可或缺的談資笑料,但老師教誨,我終生難忘。在這種潛移默化中,我愛上了寫作。在我稚嫩的作文中,經常會有語文老師大段大段地眉批和評語。老師就是用這種“筆談”的獨特方式,與我們學生進行文學藝術和心靈的交流耕耘。我寫的一篇描寫美麗家鄉(xiāng)的題為“靜靜的宜黃河”一文被作為范文展示,語文老師還親自在全班同學面前抑揚頓挫的朗誦,那種感染的力量至今仍會使我激情澎湃。老師就是這樣,把自己的才華和心血,化作滿腔的愛,愛自己的職業(yè),愛成長中的學生。
歲月如風。中學生活雖然在歲月的風中漸行漸遠,淡忘了許多。但我永遠都不會忘記,中學生活是我人生中的重要階段。今天,我之所以能在近40年的戎馬生涯中,成長為我軍的中高級指揮員,出色地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的各項任務,完全利益于母校的精心哺育,利益于老師們的傾心培養(yǎng)。
我感謝母校!感謝老師!母校勤學苦讀的求學精神,誨人不倦的辦校精神,已經鑄造在我的心中,并將永遠激勵我努力奮斗,不斷前進。

遙想同學少年——吳大德
創(chuàng)建時間:2022-08-15
瀏覽量:128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