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臨川一中教師 梅泰和
沒有一種回憶讓我們這么刻骨銘心;
沒有一種情愫可以表達我們對紅土地的眷戀之情。
----題記
2003年10月6日,晴空萬里,金風送爽。這天,臨川七里崗知青隊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在七里崗鄉(xiāng)政府會議室隆重召開。當年知青隊隊長、團支書,現(xiàn)任中共撫州市委常委、臨川區(qū)委書記黃牡香代表當年插隊知青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。會后,到會的市、區(qū)、鄉(xiāng)領(lǐng)導,各界嘉賓和當年的知青隊員們一起在鄉(xiāng)政府大院植下了一片“知青林”。那66株枝繁葉茂的桂花樹,象征著當年66名知青隊員依然扎根在七里崗,生命之花將在這充滿青春激情的紅土地上永遠飄香……
休息時間,隊員們情不自禁涌向當年居住過的木屋,它的院前已經(jīng)長成一排排青松楊柳。如今,土墻依舊、老井依舊、笑臉依舊,大家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的一個個溫馨的日子。昔日飄落的風風雨雨,揮灑的粒粒汗水和著咸濕的紅土芳香,讓我們找回了珍藏的記憶,從生命的源頭去回溯人生的青春之旅。
1973年11月16日,是一個終生難忘的日子。為了響應黨中央、毛主席的偉大號召,我受命帶領(lǐng)臨川一中(原上頓渡中學)16名應屆初中畢業(yè)生,毅然打起背包,投入了上山下鄉(xiāng)的洪流。時任臨川一中校長黃華昌率全校師生在操場上列隊為我們送行。時任縣委書記葉學齡等領(lǐng)導同志也親自到學校和我們握手道別。大街上爆竹喧天,萬民空巷,整個縣城都沸騰起來了。首長的囑咐,師長的叮嚀和熱烈的歡送場面教我們至今記憶猶新。
當天,到達七里崗以后,我們被安置在公社職工宿舍暫住。入夜,伴著昏暗的燈光,潮濕的竹床,蚊蟲的叮咬,“天晴一塊銅,下雨一包膿”的七里崗似乎就在我們年輕美好的夢幻中抹上幾絲陰影。但是,在那沸騰的歲月里,信念就是一種動力,有信念的人生就象朝陽一般充滿了朝氣和活力。青春的信念,猶如地表下運動著的巖漿,經(jīng)過歲月風云的洗禮之后,總有噴涌而出的時刻。于是,大家鼓起勁頭,在老農(nóng)的帶領(lǐng)下,收割油菜、燒窯制磚、冬種春耕、揮汗如雨。當然,這一切還只是艱苦磨難的開始。我們曾經(jīng)吟唱過劉邦“大風起兮云飛揚;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”的《大風歌》,也高呼過“廣闊天地,大有作為”的戰(zhàn)斗口號,我們就決心用血淚汗水來實踐自己的諾言。
冬去春來,歲月輪回,一年一年的耕耘使我們飽嘗了勞動的艱辛??纯次覀兗绨蛏系难荩鞘菬G挑磚的印記;瞧瞧手掌上的老繭,那是勞動汗水的凝聚;望望腳上螞蝗的血跡,插秧耘禾教人刻骨銘心;抓抓身上蚊蟲叮咬的皰點,也不知有多少個夜晚是坐待到天明……但是,回憶起那些身心與大自然交融的日子,我們依然充滿了感激。春播的時候,是老農(nóng)帶頭卷起褲腿跳入冰涼刺骨的冷水;夏收的時候,是老農(nóng)赤膊露身,頂著炎炎烈日,高高揚起了手中的禾穗;秋收的時候,又是老農(nóng)披星戴月挑著谷擔歸;冬種的時候,還是老農(nóng)早起的吆喝趕走了我們渾身的疲憊。應該說,正是老農(nóng)們的善良、真摯、艱苦、樸實,視知青如兒女,才使大家深深感受到知青隊這個大家庭的溫馨。
一個人一旦經(jīng)歷了磨難和坎坷,必然會對人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。所以說,“苦難是人生的財富”。這種磨難,當然不僅是肉體或精神上的負重,更多的是靈魂超脫或涅槃帶來的陣痛,令人足以刻骨銘心的那種綿綿回憶。的確,我們把痛苦當作一種營養(yǎng),去澆灌堅韌和執(zhí)著,才打造了進取的人生。
日月經(jīng)年,光陰如水。驀然回首幾年的插隊生活,我們飽嘗艱辛、經(jīng)歷痛苦,但更多的是收獲。
首先,艱苦磨練提高了我們獨立生活的能力。稚嫩的肩膀漸漸挑起了生活的重擔。宿舍是自己燒磚蓋起來的,水井是自己挑燈夜戰(zhàn)挖出來的,蔬菜瓜果是自己動手種出來的,糧食也是自己在一茬一茬的汗水中收獲的。實踐告訴我們,勞動才能創(chuàng)造生活、創(chuàng)造世界。沒有經(jīng)歷風雨磨難人生,就無法領(lǐng)略人生的全部滋味。書本知識也只有和生產(chǎn)實踐、科學實驗結(jié)合起來,才有真正的價值。那時為了增加收入,改善生活,我們把書本知識應用于實際,辦起了彈簧廠。下放第二年,隊里的工分值便上升到1.30元,在當?shù)厮闶巧嫌蔚氖杖肓?。于是,許多知青從不同的地方要求來七里崗插隊,知青一下增至66人,一個隊變成了兩個隊。在港東村的一片荒丘上,我們又安頓了一個新家。在公社黨委的領(lǐng)導支持下,在地縣知青辦的關(guān)心幫助下,我們隊的生產(chǎn)、生活搞得紅紅火火,多次評上了省地縣的先進單位。
其次,艱苦磨難使我們的思想逐漸趨于成熟。生活使我們深深懂得,只有耕耘,才有收獲。誰也無法體會我們承受的苦楚和煎熬,有時候,堅持是痛苦的;誰也無法理喻我們的抉擇、固守和執(zhí)著,有時候,堅持是寂寞的;但,伴隨踏平坎坷的豪邁,且行且吟的瀟灑,應該說,堅持還是美麗的。所以,幾年的插隊生活, 我們至今不悔。你看,歲月輪回,季節(jié)轉(zhuǎn)換,耕云播雨,使我們記住了“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道理。遠離城市喧囂,遠離名利金錢誘惑的知青們,在默默的耕耘中,思想特別清純,生活是那般安靜和愜意。那種成熟的淡泊,濾盡了虛偽、淺薄、浮躁和輕信等人性的雜質(zhì),就象金秋田野上的谷穗,知青們展現(xiàn)出一種豐盈充實的純潔之美。“世事洞明皆學問,人情練達即文章?!笔悄瞧D苦的生活孕育了我們成熟的思想、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品格。是那一套套生命成長的程序,讓我們轉(zhuǎn)變了思想,磨練了意志,懂得了人生的真諦。
再次,通過勞動鍛煉,我們與農(nóng)民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樹立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。老農(nóng)們言傳身教,不畏艱苦,體貼兒女,誠實憨厚的品格深深感染著知青。我們所在地的農(nóng)民群眾也是那么慷慨熱情,隊里缺什么,他們就給什么,甚至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,也樂意獻出來交給知青隊去耕耘。每每望著他們嵌著山川般的額頭,看著他們粗糙黝黑的皮膚,瞧著他們支撐生活的寬闊的肩膀,我們就讀懂了生命的真諦。生活使我們真正領(lǐng)悟到,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。離開了人民,離開了土地,任何生命之花都將憔悴。所以,每當生活的困擾襲來,我們推開窗戶,仰望藍天星月,俯瞰大地,便從芬芳甘甜的泥土氣息中找到了寧靜和慰藉,心中便充滿了對萬物的感恩,繼而又揚起人生的風帆,滿懷信心走向新的征程。
當然,知青下鄉(xiāng)也為農(nóng)村帶去了文化知識和新的生活方式。我們也和老農(nóng)一起試驗新品種,和農(nóng)民一起娛樂、嬉戲,傳播科學文化知識,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(nóng)村出力。那年月,我們青春無瑕,快樂人生。有人說“快樂即成功”,這是充滿陽光的人生哲學。經(jīng)歷了青春的快樂,我們對此深信不疑。
實踐證明,成功者大都經(jīng)過苦難的煎熬。過去,是堅強的信念支撐著知青的靈魂,走過了壯麗人生。如今,知青們都到了“知天命”的年齡,生活還是在昭示著“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”的真理。從知青隊走出了工人、知識分子、國家干部、教師、醫(yī)師,各方面的人物都有。“境由心造”,不管是在什么崗位上,如果能在沉浮人世和身外遭遇中保持一定距離,我們都將得到生命的超越與寧靜,生命就會變得充實。今天,我們相聚在一起,要說還有什么感慨,那就是當年因為黨和政府給了我們一次上山下鄉(xiāng)的鍛煉機會,才打造了我們快樂的青春、進取的人生。我們真的要感謝母校師長,感謝老農(nóng),感謝那沸騰的歲月和鄉(xiāng)土……